圣母玫瑰园-4月1日圣人介绍

4月1日 圣许格格肋诺/真福路道味·巴华尼

圣许格格肋诺主教

  圣许格是法国陶斐人,公元1052年诞生。他的父亲入加多森会,去世时已达百岁高龄,在儿子(许格)的手中领终傅圣事。

   1080年,格肋诺主教出缺,许格众望所归,当选继任。教廷公使送他往罗马,由教宗圣额我略七世亲自主礼祝圣。许格子日常为亵渎天主的诱惑所困扰,觉得自己不应接受神牧的重任,亲自向教宗提出心头的疑团,求教宗宽释。教宗多方安慰他,向他指出:人生在世,诱惑原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我们奋勇抗拒,不肯随从诱惑,不仅没有罪,而且可以建立功勋。许格终生受着这样的诱惑,可他始终奋勇抗拒。

  许格在罗马受祝圣后,回到格肋诺上任,那时格肋诺的教务真是疮痍满目,百废待举。人民道德水准低落,高利贷盛行,教产被私人霸占。许格以不折不挠的毅力,用讲道、守斋、祈祷,劝导信友,改恶从善。二年后教务大有起色,但许格仍不满意,他以为自己德薄能浅和未能获得良好的成绩,便悄然退隐克吕尼派本笃会修院。

  不久以后,教宗命令他回到格肋诺去,继续执行主教神职。这次返任,就如梅瑟从西奈山下来一般。许格的讲道,更为坚强有力,教务蒸蒸日上。就在那一段时期,圣伯吕诺同许格商议,拟组织新型的隐修会。许格很赞成,拨给土地一方,建造院舍。这就是著名的沙尔德修院。

  许格对隐修生活特别感兴趣。他常往修院探访隐士,与他们一同参加神业善工,并在院内操作最卑贱的劳作。许格利用这机会,积极地从事灵修活动。

  教士和平民对许格异常爱戴,可是贵族们常与他作对,阻挠他的工作。

  许格患了40年的头痛和肠胃病,发作时很痛苦。灵魂方面也常受到诱惑的困扰。但是他勇于忍受身体灵魂的一切苦难,修

德立功。

  他的讲道,对信友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全堂的人,常被他的言词所感动,泪流满面。讲道中,常有人当场站起来,在大众面前,公开忏悔自己的罪过。

  现世的事物,在许格的眼里,都如粪土般毫无价值,他一心仰慕天上的事物。

  他一再要求教宗准他辞职,独居隐修。他的辞职书,每一次都被驳回。许格常以年老体弱为理由,向教宗何诺留二世申请辞职,教宗批复如下:“宁留用许格那样年老力衰的人为格肋诺主教,而不愿另选一位年富力强的人。”

  许格对穷人抱着慈悲的态度。有一年格肋诺发生大饥荒,他将圣堂内的金银器皿,变卖了赈济灾民。他的善表鼓舞了许多富人,慷慨解囊,供应灾民食宿所需。

  许格虽长时期受着病魔的缠扰,但从未口出一句怨言,而且也从未将他所受的痛苦向旁人透露。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痛哭流泪?你从来没有犯过故意地冒犯天主的罪。”许格答道:“我们都是靠着天主的仁慈,方能希望得救。我们岂不应当苦苦哀求天花大发慈悲吗?

许格死前不久,记忆力丧失,但一切经文仍能背诵如流。1132年4月1日安逝,享寿80岁,任主教52年。1134年,教宗依诺增爵二世宣布许格荣列圣品。

 

真福路道味·巴华尼(无玷圣母之子会会祖)

  路道味·巴华尼可以算是圣鲍斯高的前驱。他把一生的精力

都贡献在教育青年、辅导孤儿的工作上。

  1784年,路道味在意大利伦巴第省波来西城诞生。父母出身贵族,家道富有。巴华尼自幼热心敬主。他的姐姐保利纳追述道:“我的弟弟巴华尼童年时,特别热心,我实在比不上他。”暑假期内,巴华尼常与农家子弟一同玩耍,利用这机会教他们学习要理。

  有一天,巴华尼看见窗外一个乞丐衣服单薄,在朔风中发抖,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送给乞丐。

  巴华尼年稍长,人多明我会修道。1807年晋升铎品。他在波来西城各堂区轮流服务,大部分时间在经堂工作。

   1818年,巴华尼被任命为巴尔纳伯堂本堂司铎。圣堂旁边有一仓库,巴华尼想日后利用,便改成一所收容贫童的地方,免费供给贫童食宿,并教他们谋生的技能,以便日后可以在社会上自立。

  这个别出心裁的计划,开始推行时困难很大。可是巴华尼一心依靠天主。有一天,巴华尼跪在苦像前祈祷,与吾主商讨如何克服困难,推进工作。苦像上的耶稣对他说:“你放胆进行好了。”

  巴华尼先创办了一个印刷所。那时,隆巴田尚属奥国皇帝统治,人民渴望独立,反抗异族。执政当局认为印刷所是鼓吹独立运动的工具,迟迟不肯颁发执照。到了1823年,印刷所的执照方才办下。巴华尼另一目标是申请政府归还教会房屋,扩充印刷所。这计划到1841年,方才实现。巴华尼利用扩充的屋舍,增建美术学校、音乐学校各一所。

   1832年,巴华尼印刷所的产品在伯来西亚展览会中一鸣惊人,获得众人赞誉,教宗也下诏嘉奖。但1836年,伯来西亚疫病流行,印刷所营业大受打击,财政收入顿感停滞。由于许多儿童在这次瘟疫中成了孤儿无家可归,罗撒(仁爱婢女会会祖一一瞻礼日期:12月15日)和其他热心人士,献身从事救济贫穷孤儿的工作,他又创设了一座收容聋哑儿童的医院。

   巴华尼身材中等,强壮有力,脸上常带笑容。办事很有毅力,不畏失败。他的个性很豪爽,但是常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终于养成了耐心镇静的习惯。

   巴华尼的教育方法,以道德训练为中心,培养健全的人格。他收容的贫童中,有一部分是街头的顽童,可是巴氏循循善导,将他们训练成善良的工人,善良的公民,善良的教友。巴华尼的教育方法与圣鲍斯高相同,采用和善的态度对待儿童,而不用严厉的态度;采用启发预防的方法,而不用惩戒的方法。他常说:“用过于严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能需助他们修德行善”。他的收容机构,充满了家庭的气氛,对待儿童就如亲生骨肉一般。所以他爱儿童如同子女,儿童们也爱他如同慈父。假如在所内发现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巴华尼就将他开除,以免他的恶表影响别的儿童。但是对于这些离院的儿童,巴氏仍尽力照顾他们的衣食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决不让他们流落街头。

  巴华尼可以算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距教宗良十三世颁发劳工通谕早50年,他已揭示社会正义的原则,号召人们用正义公平的原则处理劳资关系。

  巴华尼对贫童的福利异常注意,他留意贫童的营养。工作休息,各有定时。他将戏剧表演列为娱乐节目,19世纪的风气相当守旧,看到这种新型的娱乐,最初似乎有些不大顺眼,所以最初几次的戏剧表演,巴华尼请本城主教、修士等前来观看,以纠正一般的保守观念。

  很久以来,巴华尼计划创设一个修会,担任教育辅导儿童的工作。因为任何事业,假如没有组织,就难免半途而废。他计划创设的修会,由司铎和辅理修士组成。这些司铎和辅理修士,均应接受职业技术训练,以便将各项职业技术传授孩童。经过了长时期的祈祷和考虑,巴华尼将这计划向诺华主教和安日洛梅枢机主教提出。这两位主教都是很开明的人,对这计划热烈赞成。当然,那时也有许多人头脑守旧,认为神职人员可以担任文学艺术教师,而不应充任职业技术教师。

  巴华尼在伯来西亚附近建造初学院。1844年,这初学院获得教廷批准,收录会士。三年后,“无玷圣母之子会”正式批准.由巴华尼任会长。

   1847年12月8日,巴华尼发圣愿。前一天,他将个人财产,贫童机构房屋和各项设备,全部献给新修会。

   伯来西亚人民反抗奥人统治,1849年3月革命爆发,伯来西亚进入战争状态。巴华尼率领全院孩童往沙亚诺避难,一路步行,到了多利西城。巴华尼的姐姐在该城居住,见胞弟年逾花甲,步履艰难,就雇了一辆车给他乘坐。巴华尼道:“不,我和孩子们一起步行。”

   巴华尼和全院孩童到了沙亚诺。他站在山顶,远眺故乡,火光冲天,他刻意经营的机构已被无情的火焰吞噬了,30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对于巴氏打击之大,可想而知。突然间,他感到一阵抽搐,心理呈现出衰弱的现象。亚玛斯神父扶他上床,几十年来,他还是第一次与细白柔软的床单接触。   

   巴氏的病状一天比一天恶劣。一星期后,与世长辞,享寿66岁。时在1849年4月1日圣枝主日。临终前,伯来西亚无情的炮火声还一阵阵的传人他的耳朵。

   巴氏的遗体在沙亚诺埋葬,后迎往伯来西亚。1919年,教廷正式开始审查他的立品案。二十八年后(1947年),巴氏荣列真福品。

 

<< 2021年 >> < 4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