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林(诺拉主教)
圣保林是公元第五世纪圣教会著名人物之一,圣玛尔定、圣盎博罗削、圣奥斯定、圣热罗尼莫、圣额我略等对这位圣人的才德,莫不交口称赞。
保林原籍法国南部波尔多城,生于353年。父亲是高卢的知府,拥有地产甚多。保林师从著名诗人奥格,对文学、修辞学都下了一番苦功。他的才学,很快就受到政府的重视,保林先后在各地担任重要公职。25岁的时候,已被委为罗马的执政官。由于职务的关系,保林不时来往各地旅行,揭示了许多有名人士。
保林娶了一位西班牙贵族女子,数年后,辞去官职。公元389年,波尔多主教圣戟非诺劝他领洗入教。一年后,保林夫妇定居西班牙,广行善举,救济贫人。
保林征得妻子同意,独居修道。公元393年,晋升司铎,领受神品后,赴意大利诺拉静修。他接受圣热罗尼莫的劝告,在殉道圣人斐理斯的墓旁,偕同几个门徒度着超然物外的静修生活。保林在诺拉建造了圣堂,一座贫民收容所。他把自己的住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自用,一部分供贫民住宿。保林每日勤修祈祷斋戒,修务圣德。他着有不少诗歌,颂扬圣斐理斯。
公元409年,保林升任诺拉城主教。他除了每年的圣伯多禄、保禄瞻礼到罗马朝谒宗徒陵墓外,常驻诺拉,治理教务。他和当时著名圣人热罗尼莫、奥斯定等保持密切联系,常有书信往来,讨论圣经文字意义和教理问题。圣奥斯定的那本讨论死人殓葬问题的书,就是应保林的请求而编写的。
万达族侵入意大利后,保林全力救济难民。有一个寡妇的儿子被掳到非洲,求他设法赎回,保林恰巧手头无现金,就献身代做俘虏,与寡妇的儿子交换,后幸赖上主的护佑,平安返回诺拉。
公元431年,保林突患重病。去世前3日,两位主教来探访,在病榻旁举行弥撒圣祭。弥撒完毕,一个神父对他说:“代穷人缝制衣服,还欠人四十块银币,没有还。”保林笑道:“不要紧,这笔钱有人代付的。”话没说完,真的有人送来50块银币的捐款。
临终那一天,时近薄暮,堂里正在点燃灯烛,念晚祷经。保林高举双手,口诵圣咏“为我的受苦者预备明灯”之句,瞑目安逝。时在公元431年6月22日。
圣若望•费生(主教,枢机)
圣若望•费生生于1469年,原籍约克夏。若望幼时丧父;年十四岁,入剑桥大学祝圣为司铎。那时他还未达教会法规定的司铎最低年龄,所以在领受铎品前,须向教会当局申请特别许可。
费生考取神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大学教授、大学副校长等职。
1502年,费生辞去教职,担任王太后玛加利大的神师。王太后非常钦佩费生的才德,接受费生的劝告,将自己的财产,大量捐赠教育事业,创办学校,创立奖学金,帮助贫寒学生。
费生全力发展剑桥大学的校务,添购图书,聘请著名学者担任教职,设立希腊、希伯来语专修课程。
1504年起,费生任剑桥大学校长,同年复选路却斯特主教,一身兼任教区和教育机构的首长,那时他还只有35岁。
费生在主教任内,忠勤尽职,经常巡视教区各地,实行坚振圣事,监督神职人员纪律,探访慰问贫人,亲手散发救济物品。他在百忙中还抽出一部分时间,从事学术研究,编撰书籍。48岁起,开始研究希腊文。51岁起,开始研究希伯来文。他在英国亨利七世和王太后玛加利大奉安典礼撰写的祭文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费生的个人生活,尤足为一般人取法,克身修德,勤操苦行,每夜仅睡四小时,常用苦鞭笞身,膳食粗糙,进餐时,桌上陈放骷髅头骨一个,以死亡警醒自己。
费生手不释卷,读书是他唯一的嗜好。他将旧日搜集的各项古籍珍本,全部捐赠剑桥大学图书馆。
费生学问渊博,口才奇佳。人们常请他作公开讲道,驳斥路德的学说。他也写了一部四厚册的书,攻斥路德的学说。费生的著作,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欢迎,在国外各地,也博得极高的评价。某日,有一位加多森会士称赞费生的著作,费生叹道:“假如我把写作的时间,用在祈祷上面,一定会获至更好的成绩。”
查理五世皇帝的驻英国大使,称费生为当代才学圣德最杰出的主教。
查理对威胁英国教会的危机,了如指掌。他在1518年的教务会议上,大声疾呼,呼吁众人彻底革除恶习。
邪正不两立。9年后,费生在英王亨利八世与王后加大利纳的婚姻案中,拥护正义,坚持这婚姻是合法有效的,任何权利都无法予以解决。他也指出:“过去圣若翰为了保卫合法婚姻,反对非法苟合,不惜以身殉道。”这些话暗示,他甘愿步圣若翰的后尘,决不屈服于国王威权之下,为了维护正义,不辞一死。
不久,亨利的婚姻案件移往罗马审理。亨利以英国教会的领袖自居。费生全力抗争,坚决拥护教会的权利和教宗的最高统治权,公开指责亨利的恶行。
费生不惜冒生命危险,与国君抗争。二次被捕,二次险遭暗杀,费生仍我行我素,不肯屈服。政府当局宣布罢免他的主教职务,将他囚禁在伦敦塔监狱。其时,费生已年达66高龄,又因平时克身过严,勤操苦行,身体瘦弱苍老,看来如86岁一般。人们料想他一进监狱,捱不过苦,很快就会死掉,可是他虽然体弱多病,居然在狱中住了好久,几乎令人不敢置信。
1534年11月,教宗宣布升费生为枢机主教。亨利听到这消息越发咆哮如雷,决定将费生置之死地。他咬牙切齿骂道:“让教宗送一顶帽子(指枢机的礼帽)来给他好了,我早已安排好了;到了那时候,他的头,已不在了!这顶帽子,只好戴在他肩上!”
这几句话决定了费生的命运。费生于1535年6月17日被宣判死刑。
5天后,狱吏清早去唤醒他,通知他说执行的日子就是今天。他神色自若,继续睡了两个小时。然后起来,穿好衣服,拿了一本圣经。因为他身体瘦弱不堪,走下梯阶的时候,步履蹒跚。到了下面,人们用担架把他抬到刑场。他身体靠在墙上,翻阅圣经,翻到吾主受难前所说的话:“这是永生,让他们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的耶稣基督。我已在世上光荣了你,我已经完成了你交给我的工作。”他读完这段圣经,举步走上刑台,不需人扶持。
他在刑台上,向众人致词。他那瘦弱修长的身体,经过了长时期的铁窗监禁,远远望去,恍如一具活的骷髅。他用洪亮的声音,宽恕他的凶手,申明自己为了天主教会的信德正道而被处死刑,呼吁众人代他求主,坚守信德到底。他念完了“谢天主经”,被掩住双目,斧起头落,魂归天国。
遗尸暴露了一天,在坟场掘了一个土坑,草草掩埋。他的首级,在伦敦塔上高悬了14天,和加多森会诸位烈士的首级放在一起。14天后,人们把他首级投在河里,因为那地方要预备悬挂另一位殉道烈士(圣多默•莫尔)的首级了。
费生于1935年荣列圣品。与他同日册列圣品者,有他的知友:圣多默•莫尔(二人的瞻礼日期,原为7月9日,今改为6月20日)。
圣多默•莫尔(殉道)
英国教会历史上有两位著名圣人,献出他们的生命,保卫圣教,抗拒王室的侵犯。两人名字相同(两人都叫多默),两人的职位相同(都是英国的首相);两人都是国王的宠臣,然而他们宁愿失宠于国王,而不愿丧失天主的恩宠。两人的时代,相距350年。第一位多默:多默•贝格是一位神职人员;第二位多默:多默•莫尔是在俗教友。
多默•莫尔生于1478年2月6日,父亲是一位知名的律师,在司法界很有地位。多默•莫尔13岁起,在坎特伯里主教府寄宿。坎特伯里大主教很赏识他,送他到牛津的学院读书。多默•莫尔的父亲家教严,对儿子的零用钱,限制很紧,除了必要的费用外,不多给分文。因此多默•莫尔自小养成节俭的习惯,因为手头没有钱,不能任意浪费,一天到晚,专心读书,学业大有进步。
他学业完成,执行律师业务。1504年起,当选国会议员,兼在大学执教,声誉日隆,成为学术界知名人士。
他非常热心,一度考虑弃家修道,他想加入多森苦修会,也想入方济各会。但经过详细考虑,觉得自己没有修道的圣召,就结婚娶妻,做一个标准的世俗教友。多默•莫尔勤操苦行,自18岁那年起,贴身穿苦衣;每逢瞻礼六和大瞻礼的前一天,用苦鞭打身体,每天望弥撒,念小日课。
他婚后生活很愉快,生育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每夜全家人和仆人们一起做晚祷。吃饭前,子女一人朗诵一段圣经,然后开始进餐。他严禁家人赌博,但正当的娱乐,他绝不禁止。
他在故乡居住的时期,参加教堂的歌咏班。他任首相后,每逢主日,仍然穿了白衣,参加唱经班。村里有妇女分娩,这消息一传到他的耳朵中,立即念经祈祷,有时达数小时之久,只等产妇平安产下孩子方才停止。他常穿便服到附近贫民窟探访,慰问贫寒的乡人。他很少请富人来家吃饭,座上的宾客,都是赤贫的乡人,对这些贫穷的宾客,多默•莫尔热情招待,亲如一家人。
他的仕途生活一帆风顺,青云直上。1529年起,官居首相,总理国务。那时新教逐渐在英国抬头,他提笔撰文,予以驳斥。
亨利以英国教会的领袖自居,强迫教友服从他的领导,同时与王后离婚,对教会事务妄加干涉。多默•莫尔深明大义,不肯附和国王的恶行,愤而提出辞职。
他辞去官职后,两袖清风,经济困难,不得不紧缩家庭开支。他召集家人,带着幽默的口吻对他们说道:“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都要沿门讨饭,大家不要懊丧,乐观一些吧!”
他辞职后18个月,闭门不出,谢绝一切社会应酬,在家写作。国王与新后结婚的庆典,他当然也不去参加。可是情势一天比一天紧急,摊牌的日子终于到了。1534年3月30日,国会通过法令,臣民均应宣誓承认亨利与新后亚纳鲍莱的婚姻是合法的,并承认亨利与发妻加大利纳的婚姻依法不生效力。任何人拒绝宣誓,即以叛国罪处决。距国会颁布是项命令前一星期,教宗克肋孟七世宣布:亨利与加大利纳的婚姻是合法有效的。若干天主教徒宣誓时附加保留条款:“在不违反天主的法律的限度内。”
4月13日,人们要求他和路却斯特主教若望费生宣誓。二人严词拒绝。莫尔立即被捕。国王第二次派人要求他宣誓,他的态度非常坚决,宁愿付出自由的代价,度铁窗生活。
他在监狱里非常镇静,他写信给长女玛加利大说:“我一心感谢天主,我觉得牢狱生活,不比家里坏。”
他在监狱里不忘著作,《苦难中的安慰》一书,就是在监狱里写的。他的家庭经济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劣。他的夫人把衣服卖出去,接济丈夫。
1535年5月4日,长女玛加利大最后一次到监狱里探望他。那天三位加多森会士被判处死刑,为主致命,他对女儿说:“你看,几位神父多么有福,他们如今享受天国的永福了!你这老父,平时作恶太多,所以现在还在世上受苦!”
6月19日,又有3位加多森会士遇难。同月22日,若望费生被斩首致命。9日后,他的案件,开庭审理。他对陪审员说:“与个人良心有关的事项,当然应当遵照良心办理……”当他听到死刑的裁判时,郑重宣称:“国家的元首,决不能担任教会的领袖。”最后,他将本人的案件与当年圣保禄迫害圣斯德望相比:“就如当年圣保禄迫害了圣斯德望以后,信奉真教,二人同在天国享受永福。我全心全意为你们诸位祈祷,希望我们将来一同在天国相会。”
7月6日早晨,巴波爵士到监狱通知他,死刑将在是日九时执行。国王将绞刑改为斩刑,以示体恤,他嘱咐巴波代向国王致谢,巴波与他友谊很深,生离死别,不禁悲从中来,热泪盈眶。多默•莫尔换好衣服,很镇静地走往刑场。一路上和好几个熟识的人打招呼。到了刑场,他念经祈祷,向众人声明:“自己是为天主教会而死的。自己是国王的忠仆,然而更是天主的忠仆。”他念完了圣咏“请你矜怜我”一篇,用口亲刑吏,自己用布巾蒙住双目,把胡须整理端正,从容就义。他的首级,在伦敦桥上高悬了几天,由家属领回,保存在登司旦教堂内。
1886年,多默•莫尔和若干英国殉道烈士同列真福品。人们常说:“像多默•莫尔那样圣德卓越的人,自始至终是圣善的。”他常向天主祈祷道:“主呀,请你赐我常怀有与你结合的善念。这并不是为了逃避现世的苦,炼狱的暂罚,也不是为了逃避地狱的永罚,也不是为了享受天国的永福。我希望与你结合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爱你的缘故。’”他生平著作很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六卷45页有较详细地介绍,现摘几段如下:
1516年《乌托邦》出版,该书第一卷对欧洲,特别对英国的普遍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愤怒的控诉。第二卷描绘了乌托邦岛上最好的社会状况,那里没有受到欧洲邪恶势力的影响;所有公民在饮食、服装、住房、教育、哲学、政治、战争甚至宗教方面的活动中,享有完全的平等,唯一的例外是一夫一妻制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全部公民义务的共同标准是信仰善良和公正的天主,天主统治着这个世界并在不朽的来世给人们奖赏或惩罚。《乌托邦》一问世就产生了影响,它涉及刑罚学、优生学、安乐死、致死术、离婚、金本位制、女权、成人教育和国家管理教育、宗教多元论甚至生态学等问题,都认为是一篇杰作。1526年在《致波美拉尼亚人书》中攻击路德的所有主要教义。最长的著作是两卷本《驳斥廷得尔的问答》(1532、1533),集中论述了“教会是什么”这一问题。他的名字列入苏联莫斯科红场石碑上的革命英雄名单。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厦和伦敦塔均有他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