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来的传说,《哀歌》是耶肋米亚在耶路撒冷焚毁(公元前五八七年)以后,作的哀吊的诗歌;因此把本书着录在《先知书》中,列在《耶肋米亚书》之后。本书虽不是《先知书》,但满涵耶肋米亚先知的精神,因而被认为是大先知宣讲的效果。“希伯来圣经”则将它列在“杂集”之中。
在本书的五章诗内,诗人哀悼选民历史上所受最惨痛的国破家亡的大祸:京都和圣殿被焚毁,人民惨遭屠杀,未被杀害的,多被掳充军,留下的尽是老幼残疾和穷苦的小民。就在此时,有位热心的诗人,以耶路撒冷和留守本地的遗民的名义,把心内的忧伤和痛苦,赋之于诗。诗人不仅哀悼当时的一切凄惨状况,同时也以先知的观点,说明这大祸的原因,是由全国人民的昏愚和罪恶而招来的,叫遗民读了此诗:一面承认天主公义的制裁,一面忏悔自己的罪过,谦逊忍受这严厉的惩罚,哀求天主广施仁慈来拯救他们。
《哀歌》的五章诗,每一章各从不同的角度咏述当时的痛苦和惨状:没有按历史的次第,而只是随诗歌的意境,再三引述惊心动魄的惨状,衬托出诗人的哀痛、忏悔、认罪和归向天主的诚意。
《哀歌》前四章还有希伯来诗特有的形式,即每章二十二节,每节的第一个字,是按希伯来二十二个字母的次序排列的。(第三章有六十六节,每三节有同一字母。)这种以字母次序冠于诗首的目的,大概是为易于记忆,有助读者背诵的原故。
《哀歌》的作者无疑是当时耶路撒冷毁灭时的见证,与同胞共同身历这大难的人。按古代犹太教和教会的传说,此人就是耶肋米亚先知。但近代圣经学者多否认此古传说,以为本《哀歌》是另一位诗人,而不是耶肋米亚写作的。但这一说假使对的话,仍理当承认作者对耶肋米亚很熟识,且是一满怀大先知精神的人。
《哀歌》为犹大遗民的重要性,是因为它有高尚的宗教观念:犹大遗民在此次国破家亡的惨况中,已陷入绝望的境地,但诗人却怀着坚固的信仰和依恃的心,振作他们的精神,使他们领悟天主的圣意,真心悔改,归向天主,耐心等待天主的救恩。藉这种超等的宗教情绪,使遗民胜过最艰苦的时候,而得以生存下来。
充军以后的犹太人,每年在圣城毁灭的纪念日(阳历七月底),在会堂内诵读《哀歌》。圣教会每年在圣周内咏唱《哀歌》,作人类认罪的忏悔辞,因为人类的救主耶稣为了人的罪,受了苦难和惨死。
旧约 | |
创世纪 | 出谷纪 |
肋未纪 | 户籍纪 |
申命纪 | 若苏厄书 |
民长纪 | 卢德传 |
撒慕尔纪上 | 撒慕尔纪下 |
列王纪上 | 列王纪下 |
编年纪上 | 编年纪下 |
厄斯德拉上 | 厄斯德拉下 |
多俾亚传 | 友弟德传 |
艾斯德尔传 | 玛加伯上 |
玛加伯下 | 约伯传 |
圣咏集 | 箴言篇 |
训道篇 | 雅歌 |
智慧篇 | 德训篇 |
依撒意亚 | 耶肋米亚 |
耶肋米亚哀歌 | 巴路克 |
厄则克耳 | 达尼尔 |
欧瑟亚 | 岳厄尔 |
亚毛斯 | 亚北底亚 |
约纳 | 米该亚 |
纳鸿 | 哈巴谷 |
索福尼亚 | 哈盖 |
匝加利亚 | 玛拉基亚 |
新约 | |
玛窦福音 | 马尔谷福音 |
路加福音 | 若望福音 |
宗徒大事录 | 罗马人书 |
格林多前书 | 格林多后书 |
迦拉达书 | 厄弗所书 |
斐理伯书 | 哥罗森书 |
得撒洛尼前书 | 得撒洛尼后书 |
弟茂德前书 | 弟茂德后书 |
弟铎书 | 费肋孟书 |
希伯来书 | 雅各伯书 |
伯多禄前书 | 伯多禄后书 |
若望一书 | 若望二书 |
若望三书 | 犹达书 |
默示录 |